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推动民营企业加快迭代升级,发展稳健向好,民营经济规模总量走在全省前列。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民营经济市场活力。一是构建全周期政策服务体系。立足1+5+13+N营商环境政策架构,建立评估-反馈-优化动态调整机制。实施政策体检专项行动,对涉企政策实施效果进行第三方评估。升级一企来办综合服务平台功能,整合工商登记、税务办理等23项高频事项,实现跨部门业务一键并联。完善省税援智慧税务服务体系,开发政策计算器工具,精准推送涵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增值税留抵退税等12类优惠政策包。建立惠企政策直通车制度,在省级政务大厅设立政策兑付专区,推行免申即享服务模式。二是打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动态调整机制,重点清理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领域的隐性壁垒。建立公平竞争审查数字化平台,实现市、县两级行政规范性文件智能筛查全覆盖。开展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专项整治,重点查处限定交易、妨碍商品自由流通等行为。完善资质管理制度改革,在医疗器械注册、特种设备生产等30个领域推行承诺即入制。建立市场主体信用修复协同机制,允许完成整改的企业通过信用中国网站快速修复信用。三是推进政务服务数字(......此处隐藏了1732字,下载文档可见全文......)降费、融资担保、用工保障等惠企政策直达机制,健全中小微企业梯度培育体系,针对性解决融资难、账款拖欠等痛点问题。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完善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建立政企常态化沟通平台,增强政策透明度和连续性,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
(二)以创新驱动激活内生动力。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建设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实施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鼓励传统制造业开展智能化改造、绿色化升级,培育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赛道。构建“人才+资本+场景”协同机制,通过税收优惠、专项补贴、股权激励等方式,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专精特新”和隐形冠军企业。建立创新容错机制,优化科技金融产品供给,形成尊重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生态。
(三)以开放合作拓展发展空间。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布局海外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增强全球化资源配置能力。深化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产业链协作,推动民企与国企混改、军民融合项目对接,构建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依托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开放平台,优化通关便利化措施,健全涉外法律服务和风险预警体系,助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同时,鼓励民企深耕县域经济,参与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培育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形成内外联动、城乡互促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