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近年来,XX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立足“千年古县、文化名县”底蕴,我县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精髓,坚持深化学术研究、深耕文化教育、深度融合发展,将传统文化打造成xx最靓丽的文化名片,助力唱响xx文化品牌建设。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深挖底蕴,夯实传统文化研究基础
XX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拥有〔例如:商周遗址、明清古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等宝贵文化资源。为摸清“文化家底”,我们坚持“抢救性保护与系统性研究并重”,推动传统文化研究走深走实。
一是开展全域文化资源普查。成立由县委宣传部牵头,文旅、史志、档案等部门参与的“传统文化资源普查工作组”,历时2年对全县15个乡镇(街道)的古遗址、古建筑、古村落、民间技艺、民俗活动等进行拉网式排查,建立《XX县传统文化资源数据库》,收录各类文化资源点836处,其中国保单位2处、省保单位15处,整理民间故事、谚语、歌谣等非遗线索237条。
二是深化重点领域研究阐释。聚焦民俗节庆,与省社科院、XX大学联合成立“XX文化研究中心”,出版《XX县文化史》《XX民俗志》等专著12部,发表学术论文45篇。针对省级非遗项目“XX灯舞”,通过田野调查、老艺人访谈等方式(......此处隐藏了1534字,下载文档可见全文......)作,推出“XX非遗少年说”短视频系列,邀请青少年传承人讲述非遗故事,播放量超500万次;举办“传统文化创新设计大赛”,吸引高校师生、设计师参与,开发出“国潮风”服饰、“二十四节气”文创等年轻化产品,推动传统文化“破圈”传播。
四、存在问题与下一步工作计划
尽管我县传统文化研究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短板:一是研究力量薄弱,专业人才不足,高水平研究成果较少;二是产业化水平不高,部分非遗项目市场转化率低,品
牌影响力有待提升;三是传承后继乏人,年轻一代对传统技艺兴趣不足,亟需创新传承方式。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深化研究阐释。加大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力度,设立“XX文化研究专项基金”,重点攻关xx等课题,推出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
二是强化活化利用。规划建设“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园”,培育非遗龙头企业,打造“XX有礼”文创品牌;开发沉浸式文旅项目,如“古风剧本杀”“非遗主题民宿”,吸引年轻群体。
三是优化传承生态。实施“非遗传承人培育计划”,给予传承人专项补贴,支持其收徒传艺;推动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编写《XX县传统文化教育读本》,在中小学开设必修课,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各位领导、同志们,传承发展传统文化是一项长期工程。XX县将以此次汇报为契机,进一步扛牢文化使命,创新工作举措,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建设“文化强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