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名党代表,同时又是检察机关的党组核心成员,XX同志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法治担当,将党性的锤炼与检察权的行使深度融合。他常说:“党代表的‘代’,是代表人民;检察官的‘察’,是体察民情。二者合一,就是要将法治的信仰镌刻在服务大局、司法为民的实践中,让党旗在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的第一线高高飘扬。”这份风采实录,记录的正是XX同志忠诚履职,在推动本市经济发展、服务人民群众、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所展现的时代风采。
一、勇当护航发展的“排头兵”,以法治智慧优化营商沃土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是XX同志在多次会议和调研中反复强调的理念。面对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他深刻认识到,检察机关不仅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更应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服务者和保障者。为此,他牵头组织并深入推动了“护航民企‘益企’行”专项行动,旨在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司法服务与保障。
2024年初,XX同志带领团队深入XX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XX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密集调研。他坚持“不发通知、不打招呼、直奔现场”的原则,走访了数十家涵盖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领域的重点企业。在与企业家们的座谈中,他敏锐地发现,除了传统的合同纠纷,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商业秘密维护、合规风险防范等方面存在着更为迫切的法律需求。
针对这些“急难(......此处隐藏了1957字,下载文档可见全文......)设冷库。承办此案的正是XX同志直接指导下的公益诉讼办案组。
面对这一“硬骨头”,办案组通过无人机航拍、现场勘查等方式固定证据后,依法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了检察建议。在建议发出后,XX同志又多次与行政机关负责人沟通,共同研究解决方案,最终促使该企业投入资金800万元,拆除了侵占河道的1115.3平方米违法建筑,恢复了河道原貌。
然而,办案并未止步于此。XX同志思考得更深一层:如何实现惩治与修复的统一,找到公益保护的“最优解”?在他倡导下,检察机关在办理另一起水务公司污染环境的案件时,创新采用了“现金赔偿+异地替代性修复”的模式,将16.4万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用于对20.9亩的受损林地进行生态修复,并在此基础上打造了全市首个集生态修复、普法宣传、警示教育于一体的“检察公益诉讼成果展示基地”。如今,这片曾经的荒地已是绿树成荫,成为向公众展示法治力量守护绿水青山的生动课堂。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名党代表更是一座连接党心民意的桥梁。XX同志以其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忱、对法治的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既有服务发展大局的宏大视野,又有心系群众冷暖的为民情怀;既有破解治理难题的创新锐气,又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奉献精神。他的风采,正是新时代共产党人初心使命和检察干警担当作为的真实写照,他所引领的“崇法尚正、丹心向阳”的检察文化,正在XX市的土地上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