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化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理是促进现代化预算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国有企业债务合并监督与审计是新时代改善企业债务监管的有效途径。鉴于客观的社会状况来看,国有企业债务合并监督与审计工作需要从明确审计范围开始,利用数据化技术,采用先进管理模式,重点针对债务的特性进行全面分析,为国有企业债务合并监管工作提供必要的风险预警和管理措施。
一、当前国有企业债务合并监督与审计的现状
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国有企业债务的数量和规模,国家强调对国有企业债务根据类型进行定义和分类,提高其统计和识别的能力。国有企业债务审计的工作重点集中于债务发行中的违规问题,而对于资金管理、风险管控等方面的重视程度尚有不足。党中央将审计工作作为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对国有企业债务的审计质量是确保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实施的重要方式。根据目前国家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加强审计力度、规范企业债务的管理是现阶段最为重要的经济任务之一。但是在现实审计工作中,国有企业债务合并监督与审计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阻碍审计任务完成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隐性债务特性。经过多年的分析和研究工作,当前隐性债务已经不是国有企业债务的主要形式。但是从国有审计署多次专项审计工作的结果来看,隐性债的问题依然大量存在。这种债务的复杂性和隐蔽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参与债务的主体形式多样,并且以购买服务、投资基金以及PPP等(......此处隐藏了1625字,下载文档可见全文......)业的信息审计工作。同时,在完成审计任务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保密工作;保密工作是确保数据安全性和准确性的重要前提。因此在做好保密措施的基础上,审计机关要建立国有企业电子数据报送制度,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对国有企业的运营情况进行全面监控和数据分析。
(四)建立健全的配套机制。国有企业在实施经常性审计制度的过程中,必须要与相关单位的制度相协调,而且还要建立科学的全面监督体系。一方面,加强国家审计与相关监管部门的统筹工作,构建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和案件反馈机制,在此基础上形成健全的配套系统。另一方面,针对军地审计部门沟通和联合审计工作展开探讨和研究,建立联合审计机制。在军工产品制造业比较集中的地区,审计机关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国有企业审计协调机制,并构建信息共享平台,进而形成完整的监督管理体系。最后,构建异地审计协调机制。审计机关应该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并从相关企业的审计需求入手,简化审计部门在异地的相关信息查询流程,提高异地延伸审计工作的效率。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债务合并监督与审计工作必须围绕科学发展理念和经济发展路线展开。国有企业要将推进改革、促进发展以及维护民生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还要保证国有企业债务审计工作能够发挥提高经济免疫能力的功能。在新时期,审计部门要根据党中央的指导性政策指定监管制度和审计规划,坚定不移地开展国有企业债务审计工作,以提高国有企业债务的生命力为主要工作方向。